理想的「套娃式造车」:首个5座SUV,L7能实现「月销1.5万」的小目标吗?
理想汽车历史上第一辆5座SUV来了。
2月8日晚8点,理想汽车迎来L7的正式发布会 。今天并非这款车的第一次面世,早在去年理想提前发布L8的时候,理想L7就作为L8新车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出现,当时只发布了该车型的两个版本。
而在今天,理想则同步推出了L7和L8的Air版本,起售价分别为31.98万元、33.98万元。理想L7 Pro和Max将在3月1日开始交付,Air将在4月初开启交付。
L7、L8两款车型,Air 和Pro、Max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配备理想的魔毯空气悬架,而是采用的是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同时在动力电池上将采用欣旺达、蜂巢的解决方案。李想在发布会上透露,两家都给理想建立了专门的生产线。
伴随Air车型的发布,至此,理想L7、L8、L9产品线布局已经全部完成,形成了30-40万元产品全覆盖。
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蔚来、“产品线混乱”的小鹏相比,理想的产品线一直都是三家中最一目了然的——字母代表产品平台,数字代表车型尺寸级别。
理想ONE,是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从一到万,步步壮大,屡次拿下中国3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2022年,作为ONE的延续,L序列的L9、L8、L7先后上市,定位在30-50万元价格带,直击传统豪华汽车品牌BBA的腹地。
在外观设计上,理想L7和L8、L9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都采用简洁修长的线条设计,镀铬条装饰的车窗线、以及熏黑轮廓的贯穿式尾灯和大尺寸的轮毂。整个系列车身观感的区别,只在轴距和内部空间上。
其中,L8的长宽高为5080x1995x1800mm,轴距为3005mm,比L9的车长短了138mm,轴距短了100mm;L7则是进一步缩小版,5050x1995x1750mm,轴距为3005mm,车长比L8短了30mm,轴距保持相同。
从L9到L8、L7,整个系列呈现出外观设计基本一致,尺寸则按比例逐次缩小的模式,去年刚一上线时,便被网友们质疑是在 “套娃”、“内耗”。
而在发布会上,理想L7的高级设计总监Benjamin对此解释道,L7延续了理想旗舰车型的重要的设计特征,“但理想L7的身上没有一处使用了理想L9的部件,一切都是为理想L7专门打造的。”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也认为,“2022年12月,理想L9、L8的交付量双双破万,说明用户在选择的时候有比较清晰的逻辑。我们并不认为L9、L8和L7之间会有相互的掣肘。”
另外,小编对比了部分同价位的中大型SUV长宽高及轴距,从空间上来看,理想L7依然是同价位里面容量最大、最能“装”的中大型SUV之一。
性能方面,理想L7自研的前五合一后三合一智能电动四驱系统,峰值功率达到330千瓦,峰值扭矩达到62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3秒。
续航方面,理想L7的电池组总电量为42.8千瓦时,CLTC纯电续航里程达到210公里,CLTC综合续航达到1315公里,WLTC综合续航达到1100公里,官方称,这是一辆没有补能焦虑的车。
在智能驾驶方面,L7提供了高速NOA自动变道和加减速体验,这个功能将在4月推送到AD Max的版本中。
今年,理想汽车计划把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计划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将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发布L7,是理想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扩充产品线的必然。
从整体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新的竞争阶段。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国产、合资、外资车企都在加速布局,并推出自身的新能源车型。
去年除了拿下全国销冠的比亚迪,零跑、哪吒、长城、吉利等在内的一众国产新能源车型和传统厂商,都取得了月销过万的好成绩。在技术路径上,市场上也出现了增程、混动、纯电等车型在内的白热化竞争局面。
而在市场前景广阔且收益可观的中大型SUV市场中,已经车满为患,问界、比亚迪、汉兰达、阿维塔、领克、岚图等SUV车型纷纷发布。
而长期以来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虽然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毛利率也长期保持在20%左右,但是有且仅有一款产品难以满足更多的受众,其销量规模也难以支撑起总的研发制造成本。
要突破瓶颈,理想必须下沉,向下扩大受众群体的圈层,提高销量的规模,进而实现盈利。
汽车行业特别依赖规模,在把理想ONE的市场潜力挖掘到极致之后,扩充产品线是必然的选择。而“套娃”式的产品矩阵,有利于打破过去ONE的单薄感,能够用不同的配置和价格水平,实现对更多人群覆盖,正是理想针对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而提出的市场举措。
然而,完成了L序列产品全覆盖的理想,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从极致单品ONE到L系列,对于理想最大的考验是,如此密集的产品线,如何进行进一步精准区隔。毕竟,这种以尺寸大小和配置高低的区隔,是传统汽车惯用的方式,关键是如何做到1+1>2的效果,而不是互相打架,形成内耗。
在市场环境上,理想则是面临着政策收紧,增程式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的情况。
有网友将理想的成功总结为一句话,即“吃了过渡期的红利,本质上是赌中国的充电桩基建速度不及预期”。
2月1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通过差异化安排,加大了对纯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在北京,混合动力车也只能用燃油车指标购买。
李想说,上海新能源车混动绿牌收紧,会影响理想的销量,但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上海并非理想的主要市场。不过在纯电趋势下,理想也在准备推出纯电平台。只是原来计划自2022年以后每年推出两款车型的李想,在前几天也表示精力不足,今年除发布L7外,不会再发布新款车型。理想的纯电车型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其次,同类车型增多,理想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并不那么明显。
三年前增程式赛道无人问津,三年后这一赛道却百花齐放。问界M5、M7的相继发布,岚图FREE、阿维塔11等新车不仅在车型上越来越卷,在智能化上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理想自2015年成立以来,凭借对产品的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凭借一款爆款车型就在增程式赛道里打遍天下无对手。
然而,随着智能化席卷汽车赛道,车型的更迭换代一年比一年快,理想汽车也面临着新的瓶颈,智能化势在必行。而在三家里面,智能化并非理想的优势,不仅自研起步晚,投入力度和蔚来、小鹏相比,也远远不够。
一位服务过理想汽车的猎头告诉小编,在2020年的时候,理想的智能驾驶团队不到30人,而同期的小鹏、蔚来的团队早已上达百人。
同时,理想的组织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以前的大型企业管理原则是让大象学会跳舞,而现在的智能电车企业管理是让恐龙学会跳舞。因为智能电车不仅仅涉及到生产制造、硬件的生产,还涉及软件层面的研发与落地,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对组织要求提得更高。
对一家智能电动汽车而言,除开原先的硬件开发流程之外,还加入了软件的开发流程,这两者的研发节奏所遵循的规律完全不一样,但因为要整合在一辆车中,又进一步加大了业务的复杂度和组织管理上的困难。
一个车辆产品的研发,每一次产品功能的更改,都是对这个严丝合缝的体系的冲击,你不知道这里的改动,对整车其他关联部分会带来哪些影响,是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调整之后,必须重新试验车辆的功能、可靠性。[1]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车企在产品定义完成之后,再调整产品功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如果说,2015年到2021年,李想最重要的产品是理想ONE,那么,从2022开始,李想最重要的产品已经从具体的某一款车演变为理想汽车这个组织。
李想早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就声称要把个人65%的精力放在组织管理上。在这几年的实际行动中,他也确实在如是践行。过去几年,他一直在向顶尖的战略专家请教,向阿里、华为、苹果、字节学习组织管理方法,学习优秀组织的优点,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在理想汽车的组织实践中落地。
结语
去年12月,理想汽车凭借着理想L8和理想L9两款车型,单月销量破2万辆,重回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冠军。理想汽车也是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首个实现单月销量破2万的车企。
在广州车展的媒体专访中,理想汽车销售副总裁刘杰也对外透露了对 L7 的销量期待是,月销量稳定在 1-1.5 万辆左右。
今年,李想给全公司定的目标是实现年销量35万台。
随着L7、L8的Air版发布,理想L系列是否能实现单月销量破3万的目标,还有待市场检验。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