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了《nature》期刊!该研究结果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大重要进展!

访客1年前AI生活150
重庆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了《nature》期刊!该研究结果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大重要进展!

近日,重庆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了《nature》期刊。

2 月 24 日,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黄晓旭教授团队与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陈斌研究院团队等联合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High 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metals(超细晶金属的高压强化)的论文,该研究结果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大重要进展。

一直以来,材料科学领域都在追求一个目标,即研发出具有更高强度的材料;其中,材料微观组织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强度——通常来说, 材料的微观组织单元(称为“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就越高。

然而,在过去的 20 年里,有不少计算机模拟研究和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当晶粒小于某个临界尺寸(约 10 到 15 纳米)时,进一步细化晶粒,材料的强度不升反降。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或许是因为纳米材料中晶粒之间的界面发生了滑动,以致其塑性变形。

不过,由于设备的限制,晶粒尺寸小于 15 纳米的材料性能无法被准确测量,所以,科学家们陷入了一个难题:对于晶粒尺寸更细的纳米金属而言,如何建立起材料强度与晶粒尺寸之间最直接可靠的实验数据。

现在,黄晓旭教授团队与陈斌研究团队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们的研究首次将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压实验方法引入到了纳米材料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之前的技术难题,并首次报道了晶粒尺寸在 10 纳米以下的纳米纯金属的强化现象。

通过对纳米纯金属镍进行高压变形研究,发现该材料的强度随着晶粒尺寸减小持续提高,而且令研究人员更为吃惊的是,晶粒尺寸越小其强化效果越显著。在所研究的最小晶粒尺寸(3 纳米)样品中,获得了 4.2 GPa 的超高屈服强度,比常规商业纯镍强度提高了 10 倍。

此外,塑性计算模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高压变形抑制了纳米材料中的晶界滑动,并促进了起强化作用的晶体缺陷(位错)的储存,从而导致高压细晶强化。

总而言之,这一发现将会进一步刷新人们对纳米材料强化中临界晶粒尺寸现象的认识,重新激发通过调控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获得超强金属的探索。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华强北MCU冰血暴:“芯片赌徒”的狂欢、谎言与挣扎

华强北MCU冰血暴:“芯片赌徒”的狂欢、谎言与挣扎

芯片行业这些年,包裹在魔幻现实主义中。 2020年底,由马来西亚晶圆厂工人罢工引发的缺芯潮,向全球蔓延。MCU产能不足、结构性缺芯,让整个行...

数智驱动 研发创新 智石开打造工业企业研发数智化平台

数智驱动 研发创新 智石开打造工业企业研发数智化平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中长期的核心战略。 对于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而言,...

数字中国建设顶层规划:数字安全屏障被列为“两大能力”之一

数字中国建设顶层规划:数字安全屏障被列为“两大能力”之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

元气森林,过慧易夭

2021年年中,娃哈哈的宗庆后和农夫山泉的钟睒睒,见了一次面。 这对“冤家”会面,不为别的,而是结盟、寻求合作。 当时市场新锐力量元气森林,发...

践行全链路国产化,国产开源操作系统OpenCloudOS发布源社区内核版本

践行全链路国产化,国产开源操作系统OpenCloudOS发布源社区内核版本

8月1日记者获悉,在2022开放原⼦全球开源峰会OpenCloudOS分论坛上,OpenCloudOS开源操作系统社区正式发布首个Linux源...

发展人工智能是取代人类还是解放人类?

发展人工智能是取代人类还是解放人类?

近日,DeepMind源代码生成深度学习系统AlphaCode发布,引起人们围绕人工智能进步的兴奋,也引发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更多思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