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消毒灭菌机器人在上海马桥AI创新区量产!
自从与人工智能结缘,马桥镇声名渐响。
4月7日,小编走访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简称马桥AI创新区),该园区是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截至2020年2月,马桥AI创新区洽谈项目近百个,预计落户项目50个,总投资约130亿元,初步形成了试验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氛围。其中,因疫情而有着迫切市场需求的人机共存环境下的消毒灭菌机器人,4月底就将在达闼机器人投入量产。
2020年4月7日下午,马桥AI创新区,一个安保巡逻机器人正在巡逻。(本文图片除了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俞凯 图)
最大优势是可全场景展示人工智能
马桥原本是位于上海闵行区西南角的一座偏僻小镇。
2019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将马桥AI创新区纳入“3+5+X”重点区域整体转型范围,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宏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马桥AI创新区分为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综合实践区两部分。其中,产业创新发展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应用综合实践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
马桥AI创新区分为两个部分。
未来五年,马桥AI创新区重点聚焦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一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区内代表项目包括达闼机器人、迪信通机器人产业园、鲸鱼机器人等。二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内代表项目包括紫光(上海)芯云中心、上海电气IDC项目等。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100家,集聚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人才,产值接近1400亿元,“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已形成浦东张江、徐汇西岸、临港新片区、闵行马桥四大人工智能载体园区,智能芯片、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初具规模。
在史宏超和紫光云高级副总裁李广武看来,马桥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全场景展示人工智能产业、生活、生态的所有应用场景,这也是吸引紫光云落户马桥的原因所在。
“4.9平方公里的应用综合实践区几乎是一块可以白纸上画画的新区。”史宏超说,中心区域是一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周围是低密度的商办、研发、住宅用地,将引入人工智能高端机构入驻,未来将形成中央公园里的大学城那种感觉。
可供产业用地超过2500亩
“虽然武汉的方舱医院已经关门大吉,但在后疫情时代,从智能方舱里走出的服务型机器人一定会进入快车道,成为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助推器……”4月7日下午,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兵告诉记者。
达闼机器人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演示武昌方舱医院智能方舱指挥中心机器人工作场景。
当日下午,澎湃新闻走进位于马桥的达闼机器人公司,清洁消毒机器人、医护助理机器人、智能运输机器人、门禁测温机器人、安保机器人等服务型机器人各司其职,几位机器人还热情地跳起了欢迎舞蹈。
汪兵表示,为应对疫情,该企业紧急定向研发了基于云端智能大脑的医疗护理、智能红外热成像测温、巡检测温安防、消毒清洁、送药/送餐、掌上超声等六大类“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交付了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智能方舱医院”。位于马桥的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3月31日开工,一期面积243亩,计容面积32.4万方,投资35.6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百亿产值。
紫光云高级副总裁李广武向澎湃新闻透露了他们的落地马桥计划。紫光集团计划在马桥AI创新区打造“紫光云上海马桥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四中心一平台”,即建设高等级算力中心、人工智能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智能城市建设运营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云平台。建成后,将“四中心一平台”的相关研发设施、实验室导入载体,开展运营并引入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
马桥AI创新区可供产业用地超过2500亩(含增量产业用地近1500亩、存量转型更新1000亩,后续将通过腾笼换鸟继续拓展空间),可租售物业面积超过62万方。
年内,马桥AI创新区启动的重点项目还包括迪信通机器人项目总投资15亿元;福洛德项目已获得加拿大KTR在中国的传动技术独家授权,填补双态逻辑变速器国产空白,未来年产值约120亿元;鑫创科技项目总投资20亿元,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与爱尔兰国家数字研究中心搭建上海智能健康创新中心;联东U谷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设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专业载体;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占地62亩,总投资6亿元,打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生态链。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