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携手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 浙产机器人亮相北京
8月17日晚,由中控技术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磅发布了首个具有精确技能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这是继今年上半年“领航者1号”发布之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提升,朝着更为精细的类人操作,加速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又一跨越式提升,也是中控技术在“AI+机器人”战略布局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8月21日“领航者2号NAVIAI”,亮相当日在京开幕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手眼协调、操作精准,“相较于5个月前发布的‘初代’,此次发布的新款,无论在外观还是技术细节上,都有新变化和新突破。”中心负责人介绍。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位于宁波,其核心人员则来自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在熊蓉看来,人工智能聪明的“大脑”和人形机器人“身体”的有机结合得以实现,源自“十八年磨一剑”的坚持,也得益于杭甬两城间的错位协同发展。
创新中心八成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
最新发布的“领航者2号NAVIAI”相较于初代,其头部、大腿、小腿、双脚等在机械结构和外观上均有大量改进和优化,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类人灵活运动能力。“我们还设置了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可负载5千克的重量,可持续作业2小时。”据介绍,新款机器人不仅外观更精致,还能应用在更为复杂的家庭和工业场景,实现高效高精度操控。
人形机器人属于交叉类学科,需要AI大模型、算法、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综合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领航者2号NAVIAI”的AI算力达到275TOPS,即拥有每秒275万亿次的运算能力。算力越大,也意味着系统的反应速度越快,能够更快地响应和处理各种计算任务。
目前,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80%以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从学历来看,其团队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占全部岗位的六成以上。
杭甬携手推动全省机器人产业“登高”
人形机器人不仅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更是未来产业的先锋。熊蓉从事人形机器人研究近20年,在她看来,“人形机器人正在更多地与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她认为,杭州拥有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优势,而宁波制造业发达,是国内少有的全面布局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件”的城市。杭州与宁波携手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对于两地乃至全省都有积极意义。
比如,机器人产品手臂操作范围以及灵巧手的精度的提升,就涉及到“减速器”也就是机器人“关节”的优化。位于宁波慈溪的中大力德是国内精密减速器领域头部企业,可以将曲轴这一减速器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控制在1微米以内,使用寿命大于5000小时。
当前,杭州正在谋划出台全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相关意见。根据4月发布的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杭州将对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建设、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关键技术攻关等方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到2026年,杭州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整机新产品50项,其中达到产业化水平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不少于3项。
转自人工智能信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1870563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