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如何完成「交付8万辆」的历史性大考?

访客9个月前AI生活136

当下,什么是摆在赛力斯汽车面前的“最高优先级”?

交付、交付、还是交付。

数据显示,AITO问界全系车型10月交付12700辆,AITO问界新M7单月交付破万,创下历史新高;全尺寸旗舰车型AITO问界M9,未上市便创造了超20000辆预定的上佳成绩。

如果算一个总账:从9月12日,全新升级的AITO问界新M7系列亮相以来,上市50天累计大定已突破80000辆。AITO问界新M7的销量进入狂飙模式。摆在赛力斯汽车面前的就是如何把车高质量地送到用户手上。这件事关乎产能、供应链等多体系的联合作战,是一份全盘性的工作。

11月初,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BU召开了一个小型交流会,主题只有一个——赛力斯汽车如何高质量及时地保交付?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AITO问界BU总裁何利扬入职之后的一次对外公开亮相。

探访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如何完成「交付8万辆」的历史性大考?

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BU核心管理团队

在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里,AITO问界BU的一众高管站在新车下线的位置留下一张合影。这张合影的拍摄也是争分夺秒,因为在他们身后,新车正流水般下线。

对于他们而言,眼下的任务无他,交付8万辆的订单是所有人的最高优先级。

“上市即交付”,一次不得不完成的许诺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10月6日发了一条朋友圈。从9月12日新M7发布至今,AITO问界经历了一次柳暗花明的过程。

相比于老M7今年1-8月平均不到1000辆的销量,日均2000辆的新M7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奇迹。据小编了解到,在此前半个月的时间内,AITO问界新M7的订单已经达到了生产此车型工厂1/3的年产能,交付压力可想而知。

有业内戏言,新M7的热销是一场“泼天的富贵”,但问题是赛力斯汽车该如何接住?

在小编探访工厂时,不时有身穿蓝色工服的新员工在进行入职培训。这点得到了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BU CPO王平的证实。他表示,“我们一直在补充人手,以前是单班运行,现在是双班运行。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交付8万的订单,我们要把这些完成,还会开发新的渠道,争取全都交付。”

AITO问界面临的压力,是“上市即交付”——考验制造和交付能力、体系能力的很重要的指标。上市即交付的概念来自消费性电子品。近年来互联网明星跨界造车,重构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以往的交付模式中,新车型发布后,消费者经常需要等待几个月才能得到他们预订的车辆,这样的等待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因此,上市即交付表明汽车制造商有充足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厂商在生产、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上有良好的协调和执行能力。

何利扬表示,“从机械到电子,从电子到智能,新的造车企业或者传统车企做新产品,关键是把车企管理的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制造进行组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高质量交付。”

一旦在交付环节出现纰漏,继而引发口碑危机,那么前期的营销投入将化为泡影,AITO问界如何面对这一阶段性的大考?

锻造“智能制造”的韧性,实现“垂直上量”

上市即交付,考验的是对于“订单潮汐”的应对能力,也就是产能是否足够有韧性。

在这次的交流中,王平谈了一个“耳目一新”的概念——垂直上量,这个词相对应的是我们常知的“爬坡上量”。

在他看来,汽车产业新车型发布第二个月就可以生产交付过万的车企寥寥无几——自AITO问界新M7上市以来,赛力斯汽车在第一个月里,用半个月的时间交付五千台,第二个月实现交付量翻倍,第三个月将实现继续翻倍。

王平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2022年3月加入赛力斯汽车,正好遇到AITO问界M5上市的节点,然后又参与了AITO问界M7、新M7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王平表示,“如果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和体系,就不可能完成垂直上量。”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生产领域的“自适应焊接系统”,可以根据板筋的厚度、材质智能调节焊接程序,调节强度、时长等来保证品质。另一个则是100%的在线车身检测,将车身的关键质量检测全部放到线上。

探访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如何完成「交付8万辆」的历史性大考?

王平认为,智能制造衍生出了两个关键词:质量数字化建设和质量数字化管理。赛力斯汽车不遗余力建设的重点,覆盖了生产环节的每个方面。

首先是,核心三电。赛力斯汽车自研自造电驱、电控、超级增程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人才近600人,在三电领域取得1000+项专利,自主主导设计的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集成化电机、电控产线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其次是,合作部件联合开发。

在零部件的开发过程中,赛力斯汽车拥有一支研发、质量、交付组成的近300人的铁三角团队,铁三角从零部件制造先期的策划到执行落地和供应商团队紧密合作。其中对在新车型上首次使用的四新件,赛力斯共有86个铁三角团队长期驻厂在71家关键供应商共同推进项目开发,确保质量按高标准交付。新车型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采取了横链收窄的模式,核心零部件都是由华为、宁德时代、延锋、拓普、文灿、沪光等头部企业提供。横链的收窄且选择了头部的供应商,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确保了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产品能够落地。

再比如,端云一体化。

赛力斯汽车利用GPT、T5等大模型技术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依托自研OTA、VHR、云BMS、语音对话等平台,自研数字化“中驱大脑”,并持续赋能端云一体平台,使其贯穿研、产、供、销、服务等过程,全生命周期打通网联生态“大动脉”,赋能智慧出行。在生产环节,端云一体平台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实现了全场景覆盖。研发测试样车达到1300+台,测试里程超过1100+万公里,测试用例高达8.3万条。整车下线后,端云一体平台可实现车辆 100%全检。通过全身“CT扫描”,对整车400多项功能和4000多个信号交互进行自动化测试,测试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实现 “一车一体检报告”,确保每辆车100%合格。

王平表示,以后去参观智慧工厂不用去车间,只需要去看三个实时更新的数字模拟车间即可;另一方面,还有数字研发。以往的产品验证需要上路实测,但是未来可以通过数字模拟的方式来进行。

从供应商零部件出厂、整车制造、整车下线检测全链条采用自动化质量控制手段,赛力斯汽车的核心是保证AITO问界每一台车高品质的交付用户。

正是高标准的质量管理,让赛力斯汽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反映真实用户评价的关键指标NPS(用户净推荐值)方面,AITO问界M5车主净推荐值(NPS)高达86.4%,AITO问界M7车主净推荐值(NPS)高达80.1%,远超行业水平。

新M7的交付,是一次「组织力」的重塑

正如云计算厂商的创立,最初是为了满足自身对存储和算力的需要,最后成为巨头押注的关键赛道,AITO问界M7面临的这一次行业大考也深刻地锻造了其自身的体系能力,不仅是新M7这一款产品,而是更加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变化,这其中包括开发、制造、营销、交付等全链条的革新。

革新的经验,赋予了赛力斯汽车一种“组织力”。

这种组织力,既体现为赛力斯内部的快速机动,也包含了与外部伙伴的紧密合作度。在何利扬看来,与华为共同打造AITO问界是集团第三次创业的开始,也倒逼着集团包括AITO问界BU进行深入的组织变革。

这其中,就总结出了几条核心的原则:

一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组织的扁平化调整。

二是整体的运营机制上,高管每一天的早会,会集中讨论用户的反馈、产品配置的变化,“动态地”调整每天的工作目标。

三是联合业务以及联合工作组的配合更为紧密。

四是以用户为中心。目前,对于何利扬以及AITO问界BU而言只关心两个问题:多长时间下线一台车?一天交付多少车给用户?

除了赛力斯内部的生产工厂,新M7的热销还带动了核心供应商的联合开发与支持,友军的加入对于问界新M7的“保交付”至关重要。

在赛力斯汽车AITO问界BU COO张燎看来,即时交付主要考验三点:一个公司级的体系力;其次,是与头部的零部件企业合作,尽可能降低风险;第三,打造战略联盟,联合供应商共同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AITO问界BU按照产品线“端到端拉通”的思路,成立了上述提到的铁三角——产品线、供应链团队、质量团队,驻扎在工厂里,前期就确定每一个节拍是否达到既定的节奏。

10月13日,余承东现身赛力斯智慧工厂,亲自监督车辆生产速度与质量。为了新M7快速地高质量交付,华为和赛力斯汽车早有准备。华为赋能品控保质量,赛力斯汽车智能智造负责保交付,整条供应链新增投入超过10亿元。

双方以这样的资金投入,来满足月交付量3万的目标,更多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心态。

现在赛力斯汽车的核心供应链在重庆当地建厂,在智慧工厂旁边就有做底盘的拓普等厂商。在新M7发布的时候,他们买地、盖厂,为了确保赛力斯工厂的供货稳定。

据张燎透露,目前拓普等厂商的工厂已经建完,马上投入使用。这是赛力斯汽车本身所具备的号召力,更是重庆市政府将其作为“城市名片”的积极引援。

面向未来发展,赛力斯汽车的主张是:战略性合作、战略性供应,平台化与体系化的组合,确保在出现海量交付或者销量波动时能进行灵活处理。赛力斯汽车作为链主企业,针对通用件、专用件进行了全面梳理。这次梳理,有利于在重庆以AITO问界M7这一新品的爆发契机,带来供应链体系的升级改变,将对重庆本地、对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将会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

在交流中,何利扬对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多次致谢。他说,“赛力斯汽车经历三次创业,每一次都有非常好的伙伴共同前行。在全国用户的关爱下,我们会走得更远,以前人家对我们是看不起,现在可能是看不懂,只要用户感受到我们合作的价值,我认为合作就是成功的。”

一切都不是偶然

国内的舆论语境下,对于“出身”问题总是格外在意。外界对赛力斯汽车的印象还停留在比较遥远的时代,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销量不佳之时,各种质疑合作模式的声音传来。

但是,车企的“底气”不只是自主创新,也要以极高的融合度去接受“开放”。实际上,赛力斯汽车一直在重塑外界的固有印象。回溯历史,何利扬是华为汽车早期业务的牵头人。

在余承东接管车BU之前,何利扬参与了汽车产品的定义、车型等全流程,牵头敲定了华为和赛力斯汽车的合作。在何利扬的记忆中,2018年,何利扬和张兴海参观了当时落成不久的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

他记得张兴海讲了一句话:“我三十几年的创业,全部身家就砸在这了。”

在华为任职期间,何利扬是华为西欧企业业务部部长,在欧洲工作了六年,后来还主导了早期小鹏汽车海外市场运营体系的搭建。所以,看过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工厂的他表示,“当时赛力斯的工厂,就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何利扬开始思考如何与赛力斯汽车进行跨界合作。实际上,赛力斯的主动伸手也是对华为智选车模式的一次帮扶。AITO问界的跨界成功,让更多的厂商有信心和意愿,去接受传统以外的认知。

一切都不是偶然,赛力斯汽车在进步,华为也在进步,一个企业都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赛力斯汽车经历了三次创业,华为也经历了无数的历练与变化。

2023年4月6日,赛力斯汽车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发了一封《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坚决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内部信。

张兴海在信中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软件定义汽车必将是大势所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兴海仍然坚定地选择与华为的继续合作。在张兴海的眼中,坚定投入新能源赛道是需要在内部形成的一个共识。

2023年2月25日,赛力斯华为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基于双方在智选车业务的长期深入合作,赛力斯汽车的联合业务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何利扬认为,每个企业都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如何发展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合作伙伴。如果认定未来是基于软件定义汽车,消费类电子与汽车的紧密结合,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将会成为一个新模式。在新能源时代的后半场,不再是价格的单纯比拼,而是技术路线、产品布局、智能制造在内的综合生态。

AITO问界新M7的热销,本质上是产品力,而产品力也要有相应的品牌力、体系力、供应链的支撑。何利扬表示,“我们想借此机会向全国用户表达感谢,让交付服务一切皆有可能,但永远只有一个前提——高品质的及时交付。这是一个企业的基因,以品质、营利还是规模为核心,决定了车的品质。我们一定要做高品质的车企,做有价值的事情。”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中国信息化“iTECH”2023年度榜单揭晓,贺金平荣获年度领军人物

中国信息化“iTECH”2023年度榜单揭晓,贺金平荣获年度领军人物

中国信息化“iTECH”2023年度榜单揭晓,贺金平荣获年度领军人物 2024年1月,《中国信息化》杂志社联合华信研究院共同发起的“iTE...

重庆璧山携手蔚蓝创造,践行智能绿色城市理念

重庆璧山携手蔚蓝创造,践行智能绿色城市理念

2023年9月4日,杭州蔚蓝创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蔚蓝创造)重庆璧山区投资项目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重大项目签约环节完成了签约...

软银缩减机器人业务,被曝出已经停产Pepper!

据消息,继出售波士顿动力给现代汽车后,软银再次被曝出已经停产Pepper。 据路透社6月28日报道,软银集团正在缩减全球机器人业务,并已经停产...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纳秒级时间内完成图像分类,已经成为现实!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纳秒级时间内完成图像分类,已经成为现实!

近日,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光子学研究所 Lukas Mennel 博士等人研发的一种超高速机器视觉设备——自带神经网络的图像传感器,将图像处...

90年代「最好基因测序算法」发明人徐鹰:AI生命科学的30年快意人生

90年代「最好基因测序算法」发明人徐鹰:AI生命科学的30年快意人生

“我父母都是化学家,在学校教了一辈子书。父亲今年已经90岁了,照片上还挺健康的。这些年的研究,我从一个计算机科学老师,慢慢成了生物化学老师,终...

两家国产EDA公司合并,瞬曜创始人傅勇加入芯华章出任CTO

近日,国内EDA企业芯华章宣布对国内另一EDA企业瞬曜电子进行核心技术整合,将其超大规模软件仿真技术融入芯华章智V验证平台,丰富其系统级验证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