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需要出示健康码,那出示不了怎么办?
在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健康码成为了很多公共场所的准入凭证:地铁公交要看,商场酒店要看,学校园区要看……规定之下,不免有人发问:没有健康码的人怎么办?毕竟始终存在不擅长或者不具备智能手机的群体,譬如老人与儿童,甚至部分残障人群,无法正常出示健康码。
随着部分群体因为无法出示健康码而无法正常使用公共服务的新闻见诸媒体,社会公众都在呼吁,能否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更好的健康码展示手段?
【1】人脸识别+健康码:助力无障碍使用
针对部分无法自如操作智能手机的人群如何出示健康码,目前各地应对该问题的措施不一:浙江绍兴上虞区支持以身份证代替健康码;杭州则开通了“市民卡+健康码”系统,刷卡现实健康码状态;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以保存及打印纸质纸质健康码,具有电子码同等效力;上海、江苏等地无智能手机人员可由社区审核并加盖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证明,有效期14天。
尽管各地纷纷推出了灵活变通的手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纸质健康证明无法体现行动轨迹,无法即时更新信息,在防控的安全性上存在滞后性;刷卡显示健康码要求随身携带身份证或市民卡,存在卡片遗失或忘带的不便。
另外,哪怕是现有通过手机出示健康码的形式,也存在可改进空间,如地铁、公交车这类瞬时人流峰值极高的场所,手机亮码、查验体温工作难以全面覆盖所有人员,又容易形成拥堵影响通行效率,导致防控出现隐患与漏洞。
针对上述问题,山东济宁最近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启用健康码人像识别核验系统。
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将人脸识别、健康码核验和红外测温相结合,提供覆盖全市群众的基于人像识别的健康码核验服务,对于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亮码通行问题,以及防控中人流高峰快速过峰,都具有显著提升与改善。
针对本市人员,该系统可以实现一次扫脸,自动完成健康码核验、体温检测、语音播报等功能,每人员核验时间在1秒以内;对于市外人员,也可以扫描身份证,自动完成健康码核验。
通过在社区、商场、医院、学校、公交等特定公共场所已安装的摄像头,该系统可自动识别人员信息及体温信息,达到“不带证件不亮码”即可采集信息和体温的目的。后台数据采用区块链加密存储,保证用户隐私的同时,也能在必要时追溯人员流动痕迹,帮助政府迅速决策,在最短的时间阻断传播路径。
【2】大面积遮挡下的人脸识别,解决口罩佩戴难题
事实上,人脸识别作为“无接触应用”中的典型技术,早已在防控中广泛运用。《2021年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防控方案》中提到,将严格落实乘客测温、查验健康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同时积极推进人脸识别、电子客票等“无接触”服务。从方案内容可以发现,人脸识别正成为防控的基石技术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防控场景下人脸识别的目标往往佩戴口罩。从技术角度而言,佩戴口罩属于大面积人脸遮挡,一直以来都是人脸识别领域公认的难题。
普通人脸识别算法在识别佩戴口罩的目标时,会出现大量误识和拒识,需要专门采用大面积遮挡下也能良好运作的人脸识别算法。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的ArcFace 4.0算法是当下少有支持大面积遮挡识别的算法,同时支持红外测温功能,特别适合部署在防控设备中。
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是业内知名的视觉AI算法提供方,以提供免费、离线的算法SDK著称。近段时间发布的ArcFace4.0算法精度大幅提升,进一步降低了误识率和拒识率。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佩戴口罩与无口罩并存的复杂场景下,无需开发者额外进行开发操作,ArcFace4.0就能够无缝兼容,完成精准识别,为防控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无接触服务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持。另外,虹软开放平台的人脸识别SDK可以离线运行,不受网络环境影响,这对需要部署在人流密集、网络状况糟糕的环境下的设备特别友好。
出色的性能让虹软人脸识别算法在业内具备相当高的认可度,并被了广泛部署。譬如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公安干警所配备的智能测温头盔,面对往来如织的庞大人流,仅需扫一眼即可完成对前方数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测温;或是黄山公交集团所使用的”智能人脸测温+刷脸乘车支付”系统,乘客在“刷脸-支付-乘车”的同时直接完成体温测量。这两款产品都采用了虹软的人脸识别SDK。
伴随即将到来的春运,防控力度将进一步收紧,无法出示健康码可能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另外检测健康码的同时也要防范漏查或人群拥堵等情况。人脸识别与健康码的结合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保障少数人群也能正常出示健康码,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