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实现了无人3D打印技术!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实现了无人3D打印技术,而且跟美国采用了不同的方案,这绝对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而且,看文献报道,中国似乎一次试验了两种3D打印技术。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的太空3D打印技术,以及太空3D打印技术的前景。我是东城观星,喜欢分享科技进展,欢迎新老朋友批评指正。
一、太空技术必争之地
目前天上飞的各种卫星、飞船和空间站,基本都是从地球上做好送上去的,受限于火箭发射时上部空间的形状和尺寸,很多设想中的太空装备目前还无法从地球上直接发射,因此,目前建造的太空设施还是受到很多局限的。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一定会形成太空建造工业,很多太空设施将会直接在太空甚至外星球进行建造。而将来在太空建造设施的最主要的技术,应该就是3D打印技术。
美国是最早实践太空3D打印技术的国家,早在2014年就把3D打印机运到了国际空间站上。经过多年的探索,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3D打印技术储备,在国际空间上已经可以打印一些必要的零部件进行实用了。不仅有太空实践,在地面上美国也有大量相关技术的验证与储备。说美国是太空3D打印的老大哥,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除美国以外,欧洲多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在积极发展太空3D打印技术,相信亚洲重要的航天国家印度也一定不会放弃发展3D打印这项重要技术的。
作为后来者之一,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与美国比有什么不同的吗?这个还真有不同,而且是有很大的不同。
二、中美太空3D打印技术的差异
1.美国技术
美国的太空3D打印技术,主要还是使用塑料耗材,打印出来的是塑料件。这种打印方式,在地面上是很成熟的,基本上就是通过打印喷头加热融化塑料耗材,吐出来以后按照三维空间一层一层进行打印,最终形成一个立体塑料产品。这种打印机,优点是结构简单、耗材便宜、工作温度低、操作维护安全方便。所以现在家庭购买的小型3D打印机多数都是这种类型的。但是,这种打印机是不能直接搬到太空里面的,需要针对微重力环境和密闭空间做很多优化。美国的太空3D打印机,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甚至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2.碳纤维复合材料也能打印,中国首次在太空实现
中国试验的太空3D打印技术不是简单打印塑料部件,而是要打印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单点说就是一边吐丝、一边涂胶,通过胶水把纤维材料粘合起来,形成结构强、重量轻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制作自行车、钓鱼竿、飞机外壳等应用,大家都见识过了,那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不需要在这里多说了吧,简单点说就是,有钢铁的强度、塑料的密度,非常适合生产轻便结实的物件。
中国这次试验的3D打印技术,就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太空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动化3D打印。相对于美国的3D打印技术,这种复合材料打印技术,工艺上更加复杂,产品性能更优越。
3.中国技术的意义
太空中会大量应用这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很多结构件都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如果这些部件将来可以在太空打印,在轨替换或修补,将可以有效延长空间站的使用寿命,降低空间站的维护成本。不仅如此,空间站中很多设备的外壳和零件也会用到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些零配件将来也都可以在轨打印,非常方便。
当然,未来在轨建设空间站,必然也离不开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衍架结构。如前面所说,用火箭运输的设备,形状和体型都会受到限制,比如科幻作品里动辄几百米长的飞船或空间站部件,就不太可能用火箭直接发射。但如果只从地球上运输原料,其实也不会太重,即使重也可以分几次发射,然后在太空打印制造这些大型结构,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无需进一步展开,你也能想到太空3D打印技术未来有多大的前景了吧。
4.技术还不够成熟
当然,不得不提一句,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本身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地球上早就有应用了,而且技术本身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同时,就算中国最早实现了这项技术的太空验证,也不能说明中国的技术就遥遥领先了。毕竟,这次只是一个简单的验证,因为没有人的协助,它的打印是自动完成的,产品质量如何,也需要带回来检验一下。
有人说,能实现自动,不是更先进吗?不是的,目前来说全自动的3D打印技术在太空实现还是很困难的,而且成本会非常高。3d打印一般都需要有人的协助,才能完成设备安装,耗材的更换和打印件的取出。因为没有人的协助,所以中国的这次打印,只试验了并列打印两个部件,即使耗材足够,也无法继续打印了,因为打印好的产品占着地方,拿不出来。将来打印机技术成熟了,安装到空间站里,也必然需要航天员的协助,才能实现持续生产。而美国的3D打印机,虽然不能打印这种材质,但至少已经安装到了空间站里面,在航天员的协助下,已经可以连续生产了。所以,不得不说,美国的技术成熟度要高一些。
而中国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尝试,但是从技术成熟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既要看到,这项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要理解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后期需要做的工作还有不少。
5.中国实践了不止一种太空3D打印技术
多数文献都在报道,连续纤维增强3D打印技术在中国新一代飞船上的试验。但还有一项3D打印技术也在这次飞行中完成了试验,那就是高精度空间立体光刻增材制造技术,只是提到这项技术的文献很少。那是另外一种类型的3D打印技术,没有打印头,没有喷嘴,耗材不是喷出来的,而是本来放在那里,用激光聚焦的办法让耗材固定成型。
我前面介绍过光刻机的工作原理,那是在光刻胶上用激光做二维打印,中国试验的这种打印技术,简单理解就是三维成像的光刻机,光刻精度达到了0.2微米,虽然比不上芯片生产用的光刻机,但在三维层面实现0.2微米打印成像,直接打印出三维作品出来,也绝对值得称赞了,更何况还是在太空中实现的。
更值得一说的是,这次打印的耗材可不是简单的塑料或碳纤维,而是金属陶瓷材料,打印出来的物件是陶瓷的,这就拓展了太空打印的材料类型。绝对值得称赞,但不知道为什么相关报道非常少,少有的几个报道也没有把它称为3D打印技术。
新一代飞船对3D打印情有独钟,搜集各种材料,一共看到了3个跟3D打印相关的试验。第三个不是在轨打印,而是在轨验证一个立方星部署器的性能,它是在地面上打印好的。这个部件为将来在轨释放微小卫星提供了便利。当然也验证了中国的3D打印技术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三、国际上太空3D打印的进展和前景
1.技术进展
除了刚刚提到的3D打印技术以外,国际上,还有一些打印技术也得到了验证。比如2018年,俄罗斯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首次实现了生物组织的太空3D打印,在轨打印了老鼠的甲状腺。没有重力干扰,在太空中用细胞打印器官反而更容易了,将来这项技术的医学应用前景非常巨大。另外,太空3D打印,还被用来生产食品,相对来说在太空打印食品,难度不算太大,但听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除了打印本身,美国还在研究耗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往天上送点材料不容易,用完就扔了就太可惜了,而且非常浪费。打废的零部件,或者替换下来的零部件,如果能有效回收再利用,就能有效减少空间站运营成本。
2.技术前景
目前来说,在地面上除了塑料3D打印技术以外,已经开拓了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多种陶瓷材料的3D打印技术,甚至还有混凝土的3D打印技术。相对来说,在太空能够打印的材料还是太少了。不过,很多相关技术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可以实现各种金属材料的太空3D打印技术,从而能在太空全面生产各种零配件,减少对地面的依赖。
更远一些,十年以后甚至更远的将来,人类肯定要到月球甚至火星上去盖房子。目前正在研究在月球上利用月球土壤进行3D打印的技术。当然用土壤打印,和用塑料打印的技术还是不一样的。目前已经研制出了能在月球上使用的土壤粘合剂,不需要高温就可以把土壤粘合在一起,跟地球上的混凝土差不多,甚至效果更好。当然,也有人考虑直接把土壤给熔化了,像打印塑料一样打印月球岩石,直接打印出用岩石制造的月球房子来。不管怎样,这些技术已经不再是科幻的范畴了,利用地球上现有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只是要考虑怎样更好地适应月球环境、怎样节省费用、以及怎样把设备和必须的耗材运到月球罢了。只要地球人愿意,拿出足够的钱来搞研究,到月球上盖房子的技术短时间内就可以攻克。
3.中美技术比较
至于中国的3D打印技术怎么样?总的来说,比美国还是要落后一些的,但总体上落后的并不远。由于美国在太空领域不与中国合作,很多高新技术也对中国实行禁运,中国的太空3D打印技术从设备到软件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也是自成体系的。
3D打印是新兴技术,中国起步得并不晚,一直紧跟世界技术进展。不会像芯片、飞机发动机、精密数控机床这些传统技术那样有巨大的差距。在新兴领域,传统的强国技术优势并不明显,被中国等新兴国家超越并不是天方夜谭。高铁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G通讯也是很经典的案例。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未来中国的太空3D打印技术,将不次于美国,甚至很可能会实现某种程度的超越。
当然,我的观点不能代表大家,不知道大家觉得中国的太空3D打印技术能不能超过美国,中国航天技术能不能跟美国一较高下,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