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5G的现状?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热度挺高:
看了一下帖子的回答,基本上都在骂5G。
作为通信行业从业者,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听听,一起交流一下。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躁动。
上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科技进入信息时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计算机、芯片、互联网、手机等新生事物的出现,让人们见识到数字科技的力量。
科技会带来技术和产业革命,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企业、资本,包括公众,逐渐对科技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方面,会恐慌,害怕自己被科技颠覆。另一方面,会兴奋,希望能利用科技,谋取利润。
于是,久而久之,每当有新的科技概念出现,媒体就会本能地蜂拥而至,进行炒作,一方面迎合产业和资本,另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焦虑心理。
所以,才有了著名的Gartner曲线:
这个曲线,本来是叫作“技术成熟度曲线”。现在,却被人们戏称为“炒作曲线”。
新技术诞生,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一片叫好、拼命吹捧、资本跟风。然后,是到达巅峰、全民狂欢、股价惊人。紧接着,发现好像没有那么牛逼,迅速唾弃,墙倒众人推。跌入谷底后,逐渐被人们遗忘。此时,这个技术才回归理性,真正开始慢慢发展,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
5G,其实也是一样的。
当初大家为什么狂吹5G?因为2G、4G非常成功呀。
2G实现了数字移动电话,手机开始普及,这是一个革命性创新。3G生不逢时,本来想搭互联网的快车,结果碰到了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因此蛰伏了多年。
再后来,iPhone、安卓智能手机出现,才算挽3G于狂澜,带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大爆发。
面对智能机浪潮,3G甚至不够用,所以,很快就有了4G。
在座的各位,敢说4G不好吗?有了4G,才有了让我们很爽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没错吧?
5G的诞生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它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4G很成功。产业方面,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商,还是希望借助4G这波风口,再提升一下速度,看看能不能延续行情。
其次,通信产业一贯是有周期性的发展特点。这么多通信人,都要吃饭的。4G建完之后,投资少了,大家没饭吃,这肯定不行。所以,整个通信产业(尤其是设备商),要想办法推动波谷尽快结束,波峰尽早到来。
站在利益的角度,这是必然的诉求。5G不是H司一家喊出来的,所有的设备商,包括分包商、供应商、代理商,当时都喊了。
作为掏钱的金主,运营商其实是比较纠结的。4G投资才结束不久,正准备躺平赚几年钱,现在又要掏那么多钱(几倍)建5G,合不合适?用户到底会不会买账?他们心里也没底。
移动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发展非常迅猛。游戏、视频业务高速发展,O2O如火如荼,VR/AR、全息通信、云游戏看上去也很不错……运营商,还是有点心动的。
这些业务,万一爆了呢?变成第二个智能手机了呢?总要去试一下的。爆了,就大家happy。没爆?再说吧。资本市场都是这样的,凡是有机会的事,都会去试一下。赌对了,就是巨额回报。错过了,就是责任。
除了消费互联网之外,整个通信产业,其实还在赌一个更大的方向,那就是——行业互联网。也就是工业制造、交通物流、金融证券、教育旅游、电力能源、港口码头等各个行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消费互联网是大红海,卷得要死。但是行业互联网不同,是一个新兴市场,是大蓝海。整个通信产业对产业互联网,寄予了厚望。
各个行业在90年代末就开始搞信息化。2000年后,搞网络化,有了物联网的概念。现在,要搞数字化、甚至将来搞智能化。这才是真正的大蛋糕。
在行业网络的技术领域,除了有线,就是无线。有线就是光纤、网线。无线的话,技术竞争非常激烈,有Wi-Fi、蓝牙、Zigbee,也有移动通信。
Wi-Fi的背后,是IEEE。美国在这条线,有优势。移动通信,我们是“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一路追啊追,好不容易挤进了第一梯队。换作是你,你是搞自己擅长的线?还是别人擅长的线?
所以,就有了“5G领跑”之说。扬长避短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建设5G,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
经济大环境,国家要投资,该修的路和桥都修了,楼也很多了,不能总是投老基建。既然我们在科技领域也有实力了,那么,在科技上花钱,搞数字经济,搞算力和通信基础设施,打牢数字底座,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就有了新基建战略。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上层决策,要建设5G网络。适度超前建设,探索一下5G的价值和应用,为孵化创新创造条件。
话都说到这了,运营商肯定要有所作为的。运营商做事,大家都知道的,毕竟是国企,先讲政治,再讲商业。要么不干,要干就要领先。于是,5G就变成了大规模建设,全面铺开。
国内在基建上也确实比较猛。一群饿狼,蜂拥而上。短短几年时间,就有了300多万5G基站,傲视全球。
在5G的建设过程中,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用户亲身使用了5G,却发现:“咦?好像5G并没有什么大用吗?和4G区别不大啊?”
Gartner曲线走着走着,开始进入理性阶段,于是,大家开始骂了,认为5G名不副实,是一个“骗局”。
如今,到了2024年,5G-Advanced(5.5G)来了。大家一看,就骂得更凶了——“5G才花了那么多钱,又拿5.5G来骗钱?”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大家的骂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5G无用论
部分用户认为,5G和4G区别不大,自己感受不到5G带来的体验提升。
这个是典型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前面说过,对于大家现在的大部分应用,其实4G的速率都可以满足。所以,感知差异不会太明显。
媒体在5G早期宣传的时候,太过夸张了。有些宣传,有意无意与手机联系,是为了利用大家对4G高网速的体验提升,“骗取”大家继续支持5G,营造舆论环境。宣传这种事情,总是虚虚实实,有时候就是“捧杀”。
大家站在手机消费者角度,骂5G没用,我觉得可以接受,但见仁见智。对于游戏、直播等一些场景来说,5G体验总归是好于4G。
不过,还是请大家不要忘了,5G在行业互联网场景,是有一定需求的。在一些特殊场景,例如远程驾驶、远程质检、远程手术之类的,目前只有5G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要求。
我们可以承认这个场景不是很多,但它真实存在。5G的利用率,是在增加的。
2、5G网络差
这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很多用户说自己没有5G信号,上网很慢。这取决于当地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情况。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地方的5G信号确实不太好。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家现在推出了“信号升格”,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说真心话,建网络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网络优化更难。你加个基站,还有业主投诉说基站有辐射,要拆掉。一些大楼里信号差,你进去维护,物业还要想法设法收你钱。这种事情数不胜数。
不管怎么说,挨骂就要立正。网络质量差,通信人要承担责任。
其实,很多用户骂5G,本质上还是骂运营商。国内用户对运营商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5G,有时候只是背了个锅。
中国运营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吧,还是应该和别的国家的运营商进行一下对比。我个人觉得,好像没有哪个运营商不被骂的。
3、5G技术失败
看到这个,我很快就想到当年网上那篇很有名的文章——《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
这篇文章发表于5G早期,作者是H司以前的一个研发牛人,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我个人肯定是不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的。但是,我也反对很多文章对5G的盲目吹捧。我觉得,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下,5G已经是我们能做的极限了。在基础理论没有获得突破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无线电磁波进行通信,很难有巨大的飞跃。
5G的性能提升,有编码技术、调制技术、天线技术等方面的努力。这些提升,都不容易。改进一点点,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更简单有效的,还是在频谱上做文章。利用了更高、更多的通信频段(2.6GHz-4.9GHz,甚至6GHz、毫米波),用频段换高带宽、低时延,是5G指标提升的主要原因。这是无法否认的。
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代价。代价就是覆盖能力和成本。频段越高,信号覆盖距离越短。这会增加投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有需求的地方(热点区域)进行5G建设,是上策。否则的话,Capex和Opex都会比较高,增加运营商的压力。最终成本,可能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有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建设5G而建设5G,追求5G基站数的数字,为了宣传。这是不对的。建好之后,没有采用智能关断,而直接一刀切,在非高峰期彻底下电5G基站,当然也是不对的。
5G在技术上有创新和升级,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网络,在能效等方面强于2/3/4G。从长远的角度看,建设5G,淘汰低性能高功耗的2/3G,是没有问题的。网络升级迭代,旧制式退网,运营商以4G为打底网络,以5G满足热点和重点客户覆盖需求,是合理的策略。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5G的得与失?
建设5G,探索和试错的意义,大于解决已有问题的意义。它不是由用户需求所驱动的技术(至少没有强烈的需求),更多是为了孵化业务场景、创造需求。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适当超前建设,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没有看到爆款业务,并不代表以后都不会有爆款业务。我之前也说过,行业互联网的爆款业务,诞生的速度肯定并没有消费互联网这么快。不能用看待消费互联网的思维,看待行业互联网的发展。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其实现在都在稳步推进中,这个周期会比较长。急功近利,反而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现在的5.5G,我个人认为,宣传上已经理性很多了。一是强调了升级,而非替代。二是强调了按需建设,而非全国覆盖。
5.5G除了弥补5G的一些不足,在性能上继续“摸顶”之外,重点还是在于几个新技术方向的探索,尤其是通感一体。这也是为了给6G探路。
通信技术是延续性技术,因为都是走的无线电磁波这条线,所以,就像盖房子一样,必须从1楼开始盖起。不存在什么“跳过5G,直接6G”之说。这个和IT那边有很大的不同,IT的创新,很多都是架构上和应用场景上的创新,例如区块链、元宇宙、AI人工智能,颠覆性创新比较容易出现。但底层的东西,例如硬件(芯片半导体技术),其实也是很难跳过去的,除非换底层基础理论,换赛道。
我个人觉得,用户站在手机消费者的角度,骂骂5G,是可以的。但是,站在行业互联网的角度,站在科技创新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一点宽容。
技术追随阶段,轮不到自己试错。但一旦走在前面,试错就再错难免。以前是摸着鹰酱过河,现在并排走了,只能自己趟着石头过河。移动通信得之不易的技术优势,应该尽力进行延续、保持。
如果让我说5G的失,我个人觉得,建网策略我不是太认同。强调基站数量,全域规模建设,我一直持保留意见。
不管怎么说,5G建设已经达到一个规模。讨论既定事实的对错,意义不大。不如花更多的心思,研究如何利用这个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资产。
有了5G,运营商的2、3G就可以加速退网。我们在新兴业务领域可以大胆尝试,积极试点探索。基于大规模的5G网络,也可以做技术验证。
对于6G,我个人还是觉得不宜激进。通信网络每十年换一代,是一个伪命题。技术的演进,还是需要紧密围绕需求。整个国家的移动通信网络,每十年换新,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以渐进式演进替代代际式演进,会更合理一些,性价比更高。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上,是相比国外有优势的。在算力上,我们现在还是消费为主,底层核心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算力领域我们也能够取得和移动通信领域一样的技术优势,那么,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竞争力,包括民族复兴这个大目标,我们就更有把握了。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