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成立无人卡车项目组,向感知负责人常黎汇报

访客2年前AI生活131

理想成立无人卡车项目组,向感知负责人常黎汇报

小编消息,9月8日,据界面新闻报道,理想汽车内部正在调研卡车项目,欲开拓新业务。

随后,理想汽车官方回复称,“暂时无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计划,近期的确有招聘自动驾驶卡车领域背景的人才,但是其应用背景是智能制造领域,用于开展智能驾驶物流进行零部件高效配送的项目。”

据小编了解,新成立的无人卡车团队,将作为一个小的项目组,归属于郎咸朋领导的智能驾驶部门下的感知团队。该项目组规模在20到30人左右,负责人将汇报给郎咸朋的n-1级(也就是感知负责人常黎),其职级在p8、p9。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小编,“理想不会将精力投入造无人卡车上。前期的可行路径是,理想提供前装量产方案,由相应的供应商为其提供无人卡车。”

理想下半年的核心任务:实现产能的顺利交付

理想不是第一家试水无人卡车的车企。

2017年,特斯拉考虑将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放在自研的电动卡车Semi上。这款车时隔6年才发布,但落地效果尚可。美国地多人少,长途运输卡车的车速相对稳定,在州际公路上极少遇到交叉车流,路况比中国简单。

不过理想的思路和特斯拉的方向不太一样:特斯拉是自己生产卡车,车是作为产品进行售卖;而理想是将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到造车业务上面,为工厂赋能,让供应链更智能、更高效。从这个逻辑上来说,无人卡车在理想内部更容易立项。

在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汽车素以精打细算著称,它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能够自我造血、持续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发布理想L7之后,理想的销量节节攀升。8月份交付了3.49万辆,连续第三个月月交付数据在3万以上。李想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称,争取年底实现月交付4万辆,目前来看,这个销量目标指日可待。

销量攀升的同时,外界更关心理想的产能交付能否跟得上。而在下半年,理想也有不少举措来提高产能。

首先是给供应商传达了调整销量预期的信息。

据启动Power On报道,理想给供应商下达的目标是,预计在三季度平均月销量超过3.5万辆、四季度平均月销超过4.2万辆,下半年总销量预测提升为约24.03万辆。

其次,理想希望在工厂的组织管理上更加高效。

小编曾独家报道,理想汽车组织变革的新进展之一是将产能交付环节进行了流程化,内部为每个工厂都组建了一个拉通从供应、制造到交付等环节的产能交付团队(Offering Delivery Team,简称 ODT),以保证车型的按时交付。

另外,理想也在提高常州工厂的产能速度。

小编曾独家报道过,虽然重庆基地的投产计划已经停止,但是理想也在规划常州工厂产能提升项目。

现有的工厂产线,周产量也在不断爬坡。

据李想表示,目前三季度每个月的产能极限在3.4万辆/月,瓶颈零部件的产能会在10月份解决,同时常州工厂会在国庆放假期间进行升级改造,以支持扩产。

因此,成立无人卡车团队,为智能制造的工厂赋能,是提高产能交付的重要举措。

理想一直都在打造智能制造工厂。目前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在自动化率、生产节拍上,虽然称不上行业顶尖水平,但其自动化程度并不低,比如焊装车间中的点焊、自冲铆接等工艺几乎能达到 100%。

除此之外,理想还自研了一套制造数据算法系统——连山平台,对车身精度、焊点质量等关键制造工艺及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智能预警。

这只是理想打造智能制造工厂的冰山一角。

为了提高供应链保障,理想也在推动更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常州建厂,比如生产电机和驱动系统的汇想工厂。

而在工厂园区推行无人卡车,则能进一步促进供应链的自动化,提高零部件的运输效率。

理想无人卡车的可行性与难题

知情人士告诉小编,从物流自动化、工厂数字化的层面而言,理想做无人卡车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货运场景,其次工厂、园区属于半封闭的场景,在这种情境下实现量产落地相对来说更容易。

虽然理想无人卡车的团队不大,但也属于有落地场景、能够实现量产的方向,前景得以预见。

不仅如此,从技术的通用性上来说,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迁移到无人卡车是可行的。

知情人士称,“卡车之所以能和乘用车的辅助驾驶技术进行复用,并不是域控制器能复用,也不是底盘架构能复用,而是整套的算法架构都能复制到卡车上面。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的选择不同,在前、后融合上可能会有一些感知算法的差异,其他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当然,做无人卡车,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比如,在卡车上进行底盘的线控化,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知情人士告诉小编,“做无人卡车的外壳并不难,这点可以找供应商购买,但如何把卡车的底盘进行线控化、同时还要依据卡车做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却很有难度。”

传统的卡车有很多机械部件,要在卡车上实现自动驾驶,对其上的控制执行系统进行线控改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有了线控,自动驾驶的命令才能得到执行、反馈和调优。

相对而言,像卡车这类商用车上的线控系统普及程度并不像乘用车那般高,改装的线控系统难度更大。

对要做线控改装的公司而言,成本也不低。有业内人士告诉小编,自动驾驶卡车刚起步的时候,线控改装的成本不下百万元。

如此来看,理想汽车想在工厂园区落地无人卡车,为工厂赋能仍面临不少的难题,最后成效如何,还需要市场给予更多的耐心。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蚂蚁链与汇电云联、一村资本三方合作 共同提升储能产业链协作效率

蚂蚁链与汇电云联、一村资本三方合作 共同提升储能产业链协作效率

5月15日,汇电云联与蚂蚁链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储能业务场景中的可信数据为基础,研发创新的绿色能源数字科技产品,共建可信、安全、共享的储能产...

欧盟芯片制造商推动“芯片法案2.0”和更快的支持措施

欧盟芯片制造商推动“芯片法案2.0”和更快的支持措施

援助审批的延迟和出口限制引发了欧洲芯片行业的担忧,人们呼吁对经济安全采取积极主动、基于激励的方法,并加快政策实施。 欧洲领先的...

长安汽车首曝全新车型UNI-T:眼神唤醒大屏、五代战机式档杆、L3级自动驾驶!

长安汽车首曝全新车型UNI-T:眼神唤醒大屏、五代战机式档杆、L3级自动驾驶!

眼神唤醒大屏、五代战机式档杆、L3级自动驾驶…… 3月5日,正值2020年日内瓦车展之际,长安汽车通过欧洲设计中心和重庆的两个...

怎么才能保护数字版权?可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数字版权 !

怎么才能保护数字版权?可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数字版权 !

精心拍摄的照片被截掉水印,发布在别的平台?通宵赶出来的稿子,被洗了又洗悄然“易主”?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的内容和服务大量涌现,随之而...

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本土供应商如何携芯片厂家“顺势而为”?

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本土供应商如何携芯片厂家“顺势而为”?

也许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如今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最早的雏形居然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第一辆无人地面车辆是西班牙发明家莱...

「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12月17日召开:两年之期,勠力同心,AI破冰

「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12月17日召开:两年之期,勠力同心,AI破冰

回想4年前的2018年,医疗人工智能市场一片火热景象。 一方面,资本热情不减,大额融资频发,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2018上半年就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