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贩卖偷拍视频!如何保障物联网隐私安全?
“70元300个频道任你挑选,按摩、大床、夫妻、美容院居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视频离线了”。12月26日,《新京报》一篇关于摄像头偷拍黑产的调查报道读之令人惊心。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量监控视频正在网上被传播,而背后是一条非法破解摄像头,买卖、传播偷拍视频的黑产链条。
在互联网上,贩卖偷拍视频的黑产早已有之,但近年来的新现象是,通过网络摄像头在线偷窥他人隐私生活也成为一种黑产,他人的日常生活和隐私正在作为“真人秀频道”被播出,被贩卖,而当事者自己却毫不知情。考虑到未来5G和物联网的普及,其间种种,令人细思极恐。
物联网正在加速向普通人生活渗透,其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安全风险也相伴而来,网络摄像头被黑客入侵所带来的隐私风险即是其中典型案例。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偷拍,但实际上为害有限,因为它需要特定的执行者、特定的硬件、特定的时间还有特定的销售传播渠道,但在物联网时代,黑客一旦突破安全防线,就可以侵入到数不清的家庭和场所中,人们的隐私将无所遁形。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尤其是移动支付被普及之后,由于涉及财产安全,公众对手机扫码支付、人脸识别,以及声纹识别等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颇为关注,但网络摄像头所蕴藏的潜在风险却罕被提及。作为物联网新生事物,网络摄像头被消费者安装在家庭的各个角落,用来进行安全监控,但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很多人却成了被黑客和陌生人监控的对象。
物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接入海量设备,但如果物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跟不上的话,则会带来海量风险。事实上,家庭物联网中不少设备都是在安全性较弱的环境下运行,比如电灯开关、电源插座、洗衣机等,但黑客却有可能通过这些薄弱环节闯入进来,最终监听家庭所有互联网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网络摄像头。
事实上,之所以有大量不法分子参与到网络摄像头黑产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行当门槛并不高,不论是扫描还是破解,技术难度都很低,甚至不需要懂专业的编程语言。但问题是被侵犯者的防范意识更低,给不法分子留下大量可乘之机。另外,质量不合格的物联网产品,以及厂商为了用户更容易上手而有意无意的放松安全管控,也放大了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有数据都可以被上传到云端,可以被远程访问,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偷拍”其危害性大增。相形之下,现有法律法规对偷拍者的处罚力度就显得非常轻微了,比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样力度的处罚,实际上很难对黑产参与者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显然,要防止隐私问题在物联网时代大爆发,相应立法工作也要跟上。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