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隐私计算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1959年,美洲银行尝试发行信用卡。
1967年,巴克莱银行推出ATM机。
1995年,网上银行开始出现。
2011年,互联网金融进入日常生活。
2020年,数字人民币从理论走向城市试点。
……
每一次银行业的科技变革,它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革新者”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市场。
2022年,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变革风向标在哪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于隐私保护下的数据融合——金融机构纷纷涌入“隐私计算”赛道
过去两年,从业者都能感同身受:传统的粗放型数据经济模式是真的走不下去了。
或是基于自身业务需要降本增效,或是满足合规监管的要求。银行业正在积极的探索安全合规环境下自身数据的挖掘和治理能力,以抓住当前这一轮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变革中的机遇。
很明显,隐私计算是必须拿下的“技术高地”,因为隐私计算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等于说,它能解决互不信任参与方之间的协同计算问题,进而实现数据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共享流动,由此,充分挖掘数据中潜藏的价值。
数据显示,金融已是今天隐私计算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参与公司规模最大的行业。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都有自己的隐私计算专利和试点应用。
当前,在金融信贷风控、数字化营销、反洗钱、反欺诈、智能风控、保险定价与理赔、业务协同等场景里,都能看到隐私计算的身影。
比如,华夏银行有基于多方数据学习的小微融资风控项目,南京银行有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差异化营销平台,苏州银行有基于隐私计算的普惠金融和联合风控项目,而网商银行则通过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在可信执行环境下处理,从而实现数据融合的同时保护各方数据隐私,进而为涉农用户提供融资金融服务。
有媒体发文称:银行业已经在隐私计算技术上“卷”起来了。
2022年,想必银行业“攻坚隐私计算”的进程只会加快,落地到真实业务中的应用只会更多。
活动预告:大咖云集,破局有道,看隐私计算如何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合规和内外部联合交互计算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基于数据的营销是什么?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场景中需要先做什么?以隐私计算为代表的隐私科技将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这或许是从业者心中的问号与迷惑。
5月,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联合合作伙伴倾力打造了系列产业数字化在线研讨会,从数据要素市场、元宇宙、银行业……共9大行业,9大热点话题,近50位嘉宾同台研讨,聚焦科技向实。
5月26日,产业数字化在线研讨会之“银行业专场”将拉开帷幕,活动邀请到了银行业资深的专家学者、产业领军人物,同台分享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技术的应用前沿,共话隐私计算与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26日,在“云”上,隔“屏”相约,听先行者的经验,看未来的发展趋势,谋当下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本场在线研讨会的核心议程和重磅嘉宾:
致辞一:
孟添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致辞二:
蒋鲲:成都市科技金融协会创始会长 成都未来数字科技研究院 理事长兼院长
主题演讲:《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分享》
胡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
主题演讲:《银行业如何跨越数字化分水岭》
王敏: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主题演讲:《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隐私计算应用》
汪涛: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机构合作部总经理
主题演讲:《基于隐私计算的银行卡场景精准营销》
张振宇: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资深解决方案总监
参与活动还有机会获得“鲸探”限量版数字藏品,先到先得。
隐私计算+银行转型专场,扫码注册报名,快人一步。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