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战场,降维打击,百度智能云正在改变战斗方式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最新财报,2022财年阿里云EBITA盈利11.46亿元,实现13年来的首次盈利,更是成为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这似乎释放了一个信号:云计算发展进入下一阶段,新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
谁,将是下一位拿到“盈利”接力棒的云厂商选手?
是“中国四朵云”的华为云?腾讯云?还是百度智能云?
无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云计算的江湖中,百度智能云,一直扮演着一个追逐者的角色。
但江湖就是江湖,当风起时,头部玩家们都在蓄力,试图定义一个新的时代。
百度也不例外。
从当初的起步晚、不被看好,到近几年的奋起直追,一跃成为“中国第四朵云”,百度智能云是如何凭借AI翻身的?
也许,可以从百度智能云的一系列动作中窥见答案。
12月27日,在由百度智能云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22百度云智峰会·智算峰会”上,百度智能云正式发布了重磅产品——百度AI大底座。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AI大底座就是要帮助客户降低AI产业应用的门槛,提升效率,企业只需要把精力聚焦在场景业务上。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
01没有更好的时机,当前就是百度智能云的窗口期
无可辩驳,当下就是百度智能云赶超的最佳时期。为什么是当下?
首先,我国云计算政策环境日趋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愈加坚定。
当前,距离2006年,亚马逊第一次将其弹性计算能力作为云服务进行售卖,催生出云计算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在这十多年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云计算市场已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到当下的上千亿规模。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云优先”策略,我国云计算政策环境也日趋完善。
2012年,国家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云计算软件行业开始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任务。
“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及应用,支撑云计算成为新一代ICT基础设施,夯实了发展基础。
去年,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被提到新高度,云计算成为重点发展产业,迈进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其次,在当前的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 ,云计算已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步伐加快。
如果说以前企业担心的是“要不要上云”,那么,当下思考的问题已经变成“如何更好地上云”?
换句话说,“行业需求到了。”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告诉小编,随着过去十几年云计算的普及,整体经济朝着越来越数字化的方向前进。不管是智能制造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又或是新兴的生命科学、制药等,都有大量新的智能化技术引入到行业中,整个产业、经济都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
对于从事计算行业的人来说,近几年最为欣喜的点,就是整个大的计算负载从经典意义上CPU同构计算,向异构计算、向侧重AI契合AI的体系结构上做迁移。
“这是十年来能够看得到的最大趋势,通过云原生业务架构改进而带来的最激动人心的大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百度在技术层面的积累深厚。AI大底座的发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技术积累的水到渠成。
小编在过去几年近百次与百度人交流中,曾经反复听到一个说法,百度从成立第一天就是一家云上的公司。
2006年,百度在其世界大会发布了博客产品——百度hi,可面向用户提供图片的存储和展示功能。其中,图片存储功能被做成了一个可以通用的存储模块。这一举动被视为百度云的发端,也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面向C端的云存储系统雏形。
2009年,百度开始用GPU做加速;
2012年,百度基于自研FPGA研发AI加速器,同时开始大规模采购和建立GPU运算集群,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GPU&CPU的并行深度学习平台Paddle,后来演化成深度学习框架——飞桨;
2018年,百度发布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芯”,目前已规模化部署超过数万片;
2019年,百度开始着手进行预训练模型研发,同年3月发布中国首个正式开放的预训练模型ERNIE1.0,并于2021年12月将ERNIE3.0升级为全球首个只是增强千亿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
过去,这些产品线都是“各自为王”,独立发展。而当把它们聚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整合时,百度AI大底座就诞生了。
百度智能云发布的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百度AI大底座”
仅仅只是把几条产品线联合起来起一个名字是达不到真正整合优化效果的,只有纵向整合,飞桨深度学习框架能够发挥出昆仑芯片的特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这就是百度AI大底座的“灵魂所在”。
李彦宏曾公开表示,百度这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1000亿元,换来“追云”道路上的主动权,这笔买卖,不亏。
02百度攒了那么多年,攒的就是个主动权
在云计算市场中,百度智能云不是最先进场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要论最早布局AI,并在云计算市场中将AI这张牌用得游刃有余的云厂商,百度一定有姓名。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Q3,百度智能云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 24%,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Canalys在2022年Q2报告中指出,百度智能云在Q2中同比增长25%,是市场整体增幅 11%的两倍多。
不仅如此,2022年6月,IDC发布《2021H2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百度智能云再次获得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名。而这已经是百度智能云连续6次独霸第一宝座了。
快速的增长、不断上升的地位,主要还是源于百度在技术方面的自信,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
如果仔细翻看百度2022年Q2财报,会发现一个值得寻味的细节:支撑公司核心业务营收的是63亿元的研发费用,超过公司核心收入25%。
而这已经是连续第7个季度,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占比超过20%。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能够打造出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时间确实太长了。”其他或许也有类似百度AI大底座的基础设施,但不像百度这样是全栈、全要素、全自研的。
按照侯震宇的原话, 在国内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像百度一样,在智能计算的核心领域拥有全栈自研的关键技术,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全要素的每一层都有非常领先的技术基础,包括从最底层的硬件AI芯片到自主可控的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尤其最近特别火的大模型,目前百度在这几方面做得非常领先。
正是基于过去这些大的技术投入,特别是AI框架、AI芯片的前瞻性投入和技术积累,百度智能云才能够不管是在营收上还是行业地位上不断提升。
实际上,当前云计算领域的玩家中,也都有各自的优势。
不同的是,他们要么关注AI但不具备底层的芯片和系统能力,要么做芯片出身但不具备上层软件能力,特别是不具备直面需求的能力。而百度得益于自身的搜索基因,具备得天独厚的场景锻造机会。
据悉,目前,百度“昆仑芯”已上线的数万片,广泛用在百度搜索和无人驾驶汽车、爱奇艺、小度等业务上。对于其他任何一家初创AI芯片公司来说,似乎都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场景来进行打磨。
基于自身的硬实力,百度智能云正在将触角不断深入更多的行业场景,如金融、水电能、工业制造、自动驾驶、生物计算等。AI大底座在国网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众所周知,在能源领域,对高压线缆进行巡检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很多的高压线缆往往处于深山密林中,巡检人员很难进去,并且巡检人员需要爬上线缆做各种各样的检查,非常危险。
于是,百度以AI中台能力帮国网福建建设了AI中台,在此基础上,协同打造电力大模型,构建了AI电力关键业务数据的全链条智能处理能力,实现需求、样本、模型、应用和迭代的全流程业务贯通,支撑国网福建电力更高效、规范地打造AI精品应用。目前,这一方法已帮助他们在识别准确率提升了30%,识别效率提升了5倍。
另外,借助于AI大底座,实现了对通用大模型和具体到场景中模型的再训练,实现正反馈。换句话说,国网是一个大集团,由于不同省市自然环境不一样,在一个地方训练出一个通用大模型并不能在每个地方都恰如其分地应用。但是,当地的样本信息对于整个通用大模型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当地收集上来的数据,可以灌到大模型中,在本地再做训练,同时反馈到大模型中以加强大模型泛化的能力,实现整个循环的全面增强。
03百度接地气,杀伤力更大
或许没有人能想到,曾经因无法商业化而被人所诟病的百度AI,会在云计算时代,成为百度最有力的“杀手锏”。
今年,IDC发布的《云原生AI-加速AI工程化落地》报告中指出,云原生AI能够有效加速AI工程化落地。
而占据了后天早早布局AI原生云优势的百度智能云,或正成为新一轮云计算市场洗牌后的大赢家:AI和云计算不仅可以讲一个好故事,更可能改变“战争”方式。
百度智能云在打“一种很新的战争”。
2020年,百度智能云首次提出“AI原生云”的概念。
两年的时间里,百度智能云无论是在公有云市场还是智能云市场,排名都快速提升。
2022年,百度智能云进行了战略升级,核心战略归结为“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总的来说,战略大概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深耕行业,聚焦实际场景。利用AI和云计算能力力争在核心制造业、城市治理、水务、智能交通等场景里打深打透。
第二层是通用产品,特别是跨模态沉淀下来的数字人技术、智能客服、数字孪生等技术,这是通用AI产品。
第三层就是AI大底座,由AI IaaS和AI PaaS组成,整合了百度自研的AI芯片“昆仑芯”、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文心大模型,面向企业AI开发和应用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第四层是基础设施,通用Cloud。
坦白来说,对于当前在云计算江湖中叫得上名号的云厂商,都在试图定义一个新的云计算时代,不断推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因此,各家不免有所重复: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但对于百度智能云来说,AI大底座,由AI IaaS和AI PaaS统一构成整个AI大环境层,是百度在这场战争中最具差异化的打法。
业界都知道,由于AI应用十分分散,落地场景千变万化,想要提炼出一个通用的AI大模型难之又难。因此,大多数玩家无法给行业提供一个AI中台。
而百度基于在云和AI领域的双重积累,给行业提交了一份新的答案。
另外,在此次的智算峰会上,百度还全新发布百度阳泉智算中心,这是基于百度AI大底座全栈能力打造的⽬前已建成的亚洲最⼤单体智算中⼼。
阳泉智算中心前身为阳泉数据中心,是百度在2012年开始自建的数据中心,投产以来便一直是亚洲单体最大数据中心。
今年,百度智能云正式把阳泉数据中心升级为阳泉智算中心。它具备4EFLOPS的算力——作为参考,目前已建成的阿里乌兰察布智算中心,算力为3 EFLOPS;商汤上海临港计算中心(AIDC),峰值算力为3.74EFLOPS。
正如沈抖所言,智能化为行业创造价值的浪潮才刚刚开始,需要云计算厂商标准化地输出智能化的底层能力,把芯片、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等高门槛的技术,变成像水电能一样供客户按需取用。
而此次的全新发布意味着,百度阳泉智算中心将全面对外开放,满足各行业超大规模AI计算需求。
侯震宇曾说,未来是整个计算机体系架构变革的黄金10年,而中国能站在影响全球计算机体系架构这个层面的企业不多,所以百度做云计算的优势,会越来越后发地体现出来。
如今,百度的优势似乎正在一点一点地显现。
也许,在整个云计算的游戏中,阿里的发展确实获得了先发优势,但这个市场空间还非常大,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严格意义上说还处在起步阶段,各路玩家都还大有可为,而百度正在试图重新定义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