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访客10个月前AI生活102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曾经的医械“老大哥”深圳安科,近日冲刺创业板IPO受阻。

创业板官网显示,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的发行上市审核已于8月19日中止。上市计划暂缓,或是受其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立案调查影响。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上市节奏被打乱,何时能重启计划尚未可知,为安科多舛的命途再添一笔阴影。

这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牌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在医械圈内无人不晓。

出道即巅峰,安科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仍是一张白纸时,成功开发了首台自研的MRI设备。借助安科,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MRI研发生产能力的国家。

颇为遗憾的是,安科并未能一直延续这层“荣光”。翻开其招股书,安科犹如被偷走了多年时光,疫情前的营收仅较2004年的1.93亿元翻了2.2倍,与同一时代成长起来的东软、万东之间的差距也不小。

随着安科的衰落,不断有骨干员工从安科离开自立门户,也因而缔造了医械圈“黄埔军校”的传说。

“深圳医械帮”中的代表人物,包括迈瑞医疗的创始人李西廷、徐航,理邦仪器的创始人祖幼冬、张浩,宝莱特的创始人燕金元,微点生物的创始人严萍宜等人,均出身自安科。

对安科人来说,这样的称号显得相当苦涩。

30余年历经沉浮,如今冲刺IPO,安科仍以民族品牌自居,欲续写新的传奇故事。

不过,江山早已易主,如今的热闹不属于安科。

靠CT机的疫情红利,能吃多久?

据招股书介绍,安科主攻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有4大类产品,包括CT、MRI、XR和微创治疗设备,主要销往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此外,安科还经营产品的售后配件及服务。

和国产品牌新晋黑马联影医疗相似,疫情爆发时的2020年是安科得以冲刺上市的重要转折点。

2020年,在全国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CT市场需求大涨,安科顺势推出了车载CT和方舱CT,CT产品销售收入大涨,扭转了业绩亏损的局面。

2019年至2021年,安科分别收入4.19亿元、5.54亿元和6.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65.18万元、4067.01万元和7730.47万元。

由于疫情前亏损较多,截至2021年末,安科合并及母公司仍存在金额较大的累计未弥补亏损,合并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分别为-1.84亿元和-1.16亿元。

具体来看,CT产品这两年的销售额相比2019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2019年至2021年,CT产品分别收入1.95亿元、3.32亿元和4.54亿元,收入占比从46.02%飙升至2021年的67.5%。

CT市场高歌猛进,但疫情的反复也对安科其他产品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这3年来,安科另一主营产品MRI的收入连年下降,从2019年的1.55亿元降至2021年的1.22亿元,占比也从37.07%收缩到18.07%。

XR及微创治疗设备的收入贡献占比不高,均在10%以下,这3年来的收入增长幅度不算亮眼。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在这种营收结构下,安科面临的风险不小。当疫情趋于稳定,加之市场竞争激烈,CT产品的销售业绩很可能会下滑。

这也反映在CT产品3年来的均价变动上。安科CT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经历了2020年的上涨后,2021年的均价跌至146.6万元/台,低于2019年的148.96万元/台。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安科MRI产品的均价也受到了影响,从2020年的195.53万元/台降至2021年的190.1万元/台。

凭借多年的深耕,目前安科在国产品牌中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销售数量统计,2020 年安科CT产品和MRI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国产品牌第三名,前两位分别是联影和东软。

在海外市场,安科也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在独联体(由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拉美、 非洲等地区。

2020年,安科在中国CT出口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位列市场第六位、国产品牌第三位;在中国MRI出口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则为4.5%,位列市场第四位、国产品牌第三位。

在众多国产品牌中,安科曾与东软、万东并称为医疗器械老三家,是国内最早一批探索医学影像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

不久前刚在二级市场收获超高热度的联影医疗则是后来者。

安科“年纪大”,却是最迟冲刺上市的那个。从体量来看,安科相较东软、万东、联影并无优势。

2021年上半年,东软医疗收入13.2亿元;万东医疗2021年收入11.56亿元;后来居上的联影医疗2021年收入达72.54亿元。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虽是和东软、万东一同成长起来的企业,但体量相差较悬殊,安科已经不属于第一梯队。

内部员工吐槽安科:“比国企还国企”

安科为何会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医疗器械行业还是一张白纸。

1980年,世界第一套MRI原型机在美国刚刚诞生。接连错过70年代开发X光机、CT机的好时机后,国内将实现器械自研的希望寄托于刚刚兴起的MRI上。

1986年,为填补这一空白,由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出资、立项,中科院下属公司中国科健与美国医疗电子部件生产厂家Analogic在深圳合作成立安科公司。

背负国家使命的安科,在成立初期就集结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并吸纳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加入。

深圳安科 IPO 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

仅用了两年时间,1988年,安科成功研发了第一台MRI样机,这也是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MRI设备。1989年,安科研发的MRI设备正式投入运营。

2000年前,中国尚未加入WTO,国外的器械设备很难进入国内市场,这为安科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到了1994年,安科的销售额已达2亿元。

后来,安科的第一位负责人陶笃纯还曾对媒体回忆这段“好日子”,“那时候的价格可以拍着脑袋定,只要比外国的便宜,利润很大,医院还提前预付定金。”

与此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的浪潮很快席卷深圳这片土地。

身处其中的安科却逐渐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在安科能拿到较丰厚的待遇,但能“做事”的空间却不大。上世纪90年初期,安科就已经历了一批频繁的人事变动和骨干流失,迈瑞医疗的创始人徐航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航在多年后这样解释当年的选择,如果安科能给他500万,让他有机会亲自主持项目,“有事情做”,那他肯定不会离开。后来,徐航在迈瑞实现了这个梦想。

类似的说法和评价,一直伴随着安科进入新世纪,也为安科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2005年,安科原大股东中科健被曝出15亿元亏空,并抛售所持的安科44.645%股权。在被出让的过程中,安科几经坎坷,公司的经营走向了至暗时刻。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6年下半年,安科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员工集体离职,公司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

在复盘安科的衰落时,员工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管理的问题。“安科比国企还国企!”2007年,安科的一位高管表示,安科对市场缺乏敏锐的判断力,且内部管理混乱,不按市场化正常操作。

内部纷乱不断,外部的市场格局也正在经历大变革。

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外巨头来势汹汹,抢占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面对技术、资金及技术都更强劲的对手,安科等一众国产品牌逐步失守阵地。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的产品大多只能销往基层及民营医疗机构,在巨头的垄断中夹缝求生。

据报道,2005年前后,安科MRI还保持着近2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2020年,GPS三大厂商占据了这一市场近半壁江山,国产品牌联影医疗后来者居上,以15.5%的市场份额跻身前列,安科仅剩有3.3%的市场份额。

花4.4亿建高端创新中心,能否重回“一哥”位置?

2007年初,安科经历管理层大换血,并重新恢复经营。此后10年时间里,安科的实控股东3次出现变更,管理层也变动不停。

据天眼查App记录,2008年,从中科健接手安科的深圳思杰科技将股份出让给重庆安科医疗器械公司;2012年,重庆安科退出,并将股份转手给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南京丰盛退出安科的股东行列。

就在这10年间,安科非常低调,鲜少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

2017年,安科通过股份改制实现管理层与技术骨干控股。随后,现任董事长朱黎明正式上位。

目前,朱黎明直接或间接通过关联企业持有安科13.2%股份,为安科的实际控制人。

朱黎明算得上是安科的“老人”。从1994年11月至今,他历任安科MRI 部工程师、西南区经理、西部大区经理、MRI 部营销总监、MRI 部产品总监、营销副总裁、副总裁、常务副总裁,以及董事长、总经理。

在朱黎明看来,安科完成MBO(即管理层收购)后,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大大激发。“得益于此,安科近几年的整体业绩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长,生产规模及营业利润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安科自此有了新的变化。

朱黎明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刚成立的安科更像一个研究所,国家缺什么安科就研发制造什么。今天的深圳安科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公司,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制造什么。”

在招股书中,安科也将从2017年至今的这段时间称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期”,明确了“保持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领域领先地位,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目标。

不变的是,尽管历经沉浮,安科还保留着初创时期重研发的基因。朱黎明去年曾披露,成立35年来,安科始终坚持将年销售收入的10%左右投入研发。

而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安科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198.18万元、6800.55万元和7091.23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66%、12.17%和10.40%。

截至今年6月,安科已建立覆盖低端和中高端的产品矩阵,实现128排256层CT、1.5T超导MRI等高端影像设备规模化生产,共掌握38项核心技术,获得58项发明专利。

目前,安科的产品已能销往国内三甲医院超100家。

在招股书中,安科多次提及其对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野心——“以努力实现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为目标”,“持续推动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

在建的安科高端医学影像创新中心总投资4.4亿元,拟于今年12月完工。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发展至今,由GPS巨头们垄断的局面,已被撕下一道道口子,未来可期。但若与国产品牌“排头兵”联影医疗相比,安科的研发投入从绝对值上看仍有较大差距。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分别达6.9亿元、8.5亿元和10.48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3.17%、14.76%和14.45%。

若此次上市顺利,安科计划募集7亿资金用于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项目、安科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安科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建设推广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以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加大对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的研发,促进广告和品牌推广。

2021年,负债3000亿的方正集团破正重组,成为让人唏嘘的反面教材。如今,上市受阻既成事实,安科想要回到顶峰几乎没有可能。

不过,对于中国的医疗器械人来说,安科都是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一种记忆,它能否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议程曝光 |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大模型时代 AIGC 新浪潮”论坛观众招募!

议程曝光 |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大模型时代 AIGC 新浪潮”论坛观众招募!

去年9月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信通院联合合作伙伴成功重磅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白皮书》,从技术、应用和治理等维度对AIGC...

AI基础设施创新引领智算时代新生态,商汤科技亮相2022中国算力大会

AI基础设施创新引领智算时代新生态,商汤科技亮相2022中国算力大会

2022年7月29日,山东济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隆重召开,大会汇聚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最新成就...

当AIGC遇上元宇宙,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开始了……

当AIGC遇上元宇宙,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开始了……

继NFT、元宇宙、Web3.0之后,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成为如今火爆出圈的最新技术形态。AI...

腾讯正式发布AI智能创作助手,打工人的福音来了?

腾讯正式发布AI智能创作助手,打工人的福音来了?

腾讯文档 2023 年度新品发布会将于明日(9 月 7 日)11:30 举行,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也将于明日同步开启。今日,腾讯云官方预热了...

​8月CDE连发三条意见稿,远程智能临床试验模式将成为主流?

​8月CDE连发三条意见稿,远程智能临床试验模式将成为主流?

法国达索系统全资子公司 Medidata 近日宣布,已完成对 Medidata Detect 的升级优化。此次升级旨在解决临床试验监督中的关...

创新无界!“宝罗杯”机器人创新大赛拉开帷幕

创新无界!“宝罗杯”机器人创新大赛拉开帷幕

10月11日下午,以“创新无界,智汇宝罗”为主题的“宝罗杯”机器人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指导,中国宝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